盱眙未来一周天气情况_盱眙未来一周天气情况怎么样
盱眙之战:三千对五十万,拓跋焘不得不忍痛撤退,盱眙一战成名! 作者:九鱼亭;书房记团队作者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可谓少有的战地皇帝,率领虎狼之师统一北方各部。总体来说,拓跋焘比南方的皇帝都强太多,所以北方一直占据优势,南朝则越来越悲催。 从刘裕称帝之后,就开始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刘裕手下北魏是占不到便宜的。但到了刘裕儿孙之后,南朝逐渐式微。对于宋文帝刘义隆来说,统一北方是他一生的理想,只不过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几次北伐都相继以失败告终。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毕竟元嘉年间刘宋帝国的国力还是很强的,在盱眙一战中,太武帝就吃了大亏,损兵折将狼狈不堪。有时候蚂蚁是可以战胜大象的,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 元嘉北伐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是对刘义隆北伐的概括。北伐方针是正确的,而盲目发动战争则让国力衰退,百姓流离失所,这个责任刘义隆肯定是要背的。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刘义隆发动二次北伐,史料记载「 ”秋七月庚午,遣宁朔将军王玄谟北伐。太尉江夏王义恭出次彭城,总统诸军。”北伐分四路,王玄谟负责东路军,江夏王刘义恭作为总指挥。 此时天气还比较热,太武帝拓跋焘再次使用欲擒故纵的招数。起初宋军进攻很顺利,东路军甚至收复了潼关等地。随着温度降低,冬天的来临,宋军到了滑台这个地方,碰到了敌军主力。 王玄谟是个软骨头,碰到魏军一触即溃,东路军全线溃败。这回拓跋焘扬眉吐气了,率领几十万大军追着 *** 一路打。我们清楚北魏是鲜卑族,他们上战场是不带粮草的,全靠一路打劫供需给养。史料记载「 ”冬闰月癸亥,玄谟攻滑台,不克,为虏所败,退还确磝。” 这就苦了战乱地区的百姓了,魏军是一路杀一路抢,甚至都到了长江岸边。拓跋焘带的军队虽多,但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对他来说并不是上策,且按照北魏当时的实力,是不可能灭亡南朝宋国的,于是拓跋焘令军队回撤。 在回去的路上,魏军碰到了一帮不要命的宋国兵,这就是江苏盱(xū)眙(yí)的守军。 盱眙守备 盱眙位于长江以北,且位置险要,城高坡陡,易守而难攻。这座城池的守将名叫沈璞,在战争之初,此地根本就不属于主要战区,安全系数很高。沈璞则没有这么认为,为了以防万一,沈璞修整城池,在城外挖了很多战壕,积极准备粮草兵器。 正是沈璞的先见之明救了城中的军兵和百姓,城中守卫的士兵大致有2000人。在此之后还有700余人加入了这场战役,那就是随军溃败臧质的士兵。臧质也是北伐的主要将领之一,只因全线大溃败,落得个狼狈逃窜。 臧质到了盱眙这个城池,看到城高池险,便想着进城据险而守。所以盱眙城中的士兵增加到3000人。臧质到了城中看到堆满仓库的粮食和兵器,大喜过望,和沈璞同心合力共同守卫盱眙。 拓跋焘对盱眙这个小城不太在意,想来大军一走一过就可以平掉这个地方。只是沈璞的坚壁清野做得太彻底,让魏军的粮食出现了危机。借此机会拓跋焘给城中守将写了封信:「 ”朕远道而来,甚是疲劳口渴,能否送几壶水酒来解解渴?” 拓跋焘口渴不一定是真的,而劝降才是其最终目的,想来这位北魏皇帝也看到了盱眙的地形,对于熟读兵法的他,一定清楚强攻所来带的后果。我们再看看妙人臧质的答复,臧质深知拓跋焘的诡计。 臧质命士兵在酒坛子里尿了几壶「 ”酒”,封好了给拓跋焘送了过去。拓跋焘得知消息很是高兴,在他刚刚扯掉酒封之后,阵阵恶臭飘扬出来,让拓跋焘好一阵恶心。史料记载「 ”二十八年正月初,焘自广陵北返,便悉力攻盱眙,就质求酒,质封溲便与之。” 堂堂北魏皇帝陛下,岂容他人这般羞辱,结果可想而知,北魏大军开始对盱眙城发起疯狂冲锋。 亡一役 城中仅有3000人守军,城外则是50万魏军,这差距也是大得离谱,明显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役。士兵分批守卫东南西北各门,面对如狼似虎的魏军,宋军选择以弓箭、石头迎战。城下的魏军成批倒下,下一批如浪潮一般再次袭来,偏偏宋军不畏惧,源于充足的粮草和堆积如上的武器。 别看攻城的人多,城中士兵众志成城,有序防守,随即城下的尸体越来越多,拓跋焘也越来越焦躁。很快计上心头,拓跋焘命令士兵断了盱眙城的水源,而这对城中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里是沿海地区,经常下雨,城中水源不是问题。 无奈之下,拓跋焘再次想发挥他那不甚高明的攻心计,他给臧质写了一封信:「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三秦氐、羌。设使丁零者,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正减并州贼;氐、羌,正减关中贼。卿若杀丁零、胡,无不利。” 意思是我现在派的军队,都不是我们鲜卑的族人,都是其他的种族的,比如羌、氐、丁零、匈奴等等,你把他们都杀了,我也不在乎,而且还能省了我们的麻烦。拓跋焘想瓦解宋军的抵抗之心,但他小瞧了臧质。 臧质命人把拓跋焘的书信抄了很多份,再写上书评:「 ”你们看看你们领导怎么对待你们这些外来户,你们都是炮灰,你们了他拓跋焘根本不在乎,你们还这么卖力攻城,是不是傻?” 很快,宣传单传到了魏军,异族部队极为愤恼,对拓跋焘也不再言听计从。 于是乎魏军军心浮动,拓跋焘被气得火冒三丈,安排人做了个铁床,上面全是钉子,命令等着抓住臧质,就让他躺在这床上。臧质打仗有一手,玩离间计更是一顶一的高手,几个回合下来,拓跋焘竟被忽悠「 ”瘸”了。 魏军撤兵 恼怒的拓跋焘再次发动了进攻,各种攻城器械一应俱全,冲车、投石机,一起攻城。面对如此局面,盱眙城仍岿然不动,城中守军秩序井然。 至此,拓跋焘犹豫了,一方面是粮草问题,攻城战已经打了一个月了,几十万人人吃马喂,粮草早已不够。另一方面由于温度回升,军营中开始传染病流行,大批士兵于疾病,在疫苗还没有发明出来的南北朝,这可是大麻烦。 再加上前锋的异族士兵,对拓跋焘意见很大,出工不出力,也可以说在磨洋工。这么长久下去,那不得搭上全部军力。统计下伤亡数字,战加上病的20多万人,面对盱眙小城,拓跋焘选择了撤退,灰头土脸、焦头烂额。 史料记载「 ”如此三旬,者过半。焘闻彭城断其归路,京邑遣水军自海入淮,且疾疫者甚众。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 面对凶恶如拓跋焘的强敌,臧质和沈璞没有选择退让,而是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智慧面对,最终他们赢得了胜利。盱眙守卫战在南北朝大战中不算什么,却消耗了大量魏军有生力量,使得南北对立从新获得平衡。可以说,拓跋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件事为后来的北魏内乱埋下了伏笔。 盱眙之战是小城盱眙第一次当网红,这场战役让它在中国战争史上结结实实的红了一把,还让历史有了弯曲的走向,甚至还可以说:挽救了南渡的汉室衣冠,让刘宋得以继续存活,同时也让北魏加快了汉化的脚步,汉文明统一的萌芽破土而出,面对朝阳熠熠生辉。
参考资料:
泊舟盱眙原文翻译如下: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周的《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停泊在淮水的盱眙,感触到夜晚的漫长和孤独,寒冷的天气和靠近城池的月亮突显了他离家的远方。
他看到了平坦的沙地上到处是归鸟,而自己却身处陌生的候馆,听到陌生的鸡鸣,他心中思念故乡,感叹自己的离离之情。
更多内容如下: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这句诗的表面意义是诗人将船停泊在淮水边,描述了霜降时节的景象,夕阳西下,流水清澈。深层含义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他无法忍受长时间的旅程,将船停泊在淮水边,感受到霜降时节的寒冷和孤独。同时,流水清澈也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厌倦。
诗人孤身漂泊在外,恰逢霜降时节,栖于淮水。诗中的乡国云霄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孤独之感:诗人夜深人静时,独立于淮水之滨,望着潮水拍岸,明月高悬,月光如雪,平沙上雁儿已沉沉入睡,不远处又传来阵阵鸡鸣,诗人倍感孤独。
诗人以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为描写,将离别的愁绪融入诗句中,表达了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天空画卷,风卷起了清云,让它们消失在万里晴空之中。而天空则被霜覆盖,展现出一片澄澈寂静的景象。这种描绘非常细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动态与静态画面的结合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