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风险分析_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1.我国突发公共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气象局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
3.地质演化角度分析滑坡具有哪些生态效应
4.应急预案定义
5.台风烟花对湖北有影响吗-宜昌地质灾害预测
公众在日常所说的“台风”,术语称“热带气旋”,通常指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常伴随着强烈的天气变化,如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和龙卷风等。那么,大家知道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 措施 有哪些吗?下面我为你介绍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措施。
一、关于台风知识
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利弊
台风好处:
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小。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其一,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 雨水 。
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其四,台风还能增加 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台风除了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等严重灾害外,也有一定的好处。
据统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约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国家的农业困境不堪想象;此外台风对于调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更是功不可没,众所周知热带地区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而寒带地区正好相反。由于台风的活动,热带地区的热量被驱散到高纬度地区,从而使寒带地区的热量得到补偿,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而寒带地区越来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温带也就不复存在了,众多的植物和动物也会因难以适应而将出现灭绝,那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景。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
②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间接)1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河南75.8)。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二、防灾减灾的措施一、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 报告 、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二、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三、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如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四、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全国最大的高考网 end#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响应、协同应对”是应急机制的核心。
六、分类防灾,针对行动
不同灾种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差异很大,防灾减灾的重点、措施也不同。
对台风灾害,重点是防御强风、暴雨、高潮位对沿海船只、沿海居民的影响,强雾、雪灾则对航空、交通运输形成很大影响,沙尘暴灾害主要影响空气质量。根据不同灾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征,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七、人工影响,力助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减灾科技手段。在合适的天气形势下,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等作业,可以有效抵御和减轻干旱、洪涝、雹灾、雾灾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八、风险评估,未雨绸缪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
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措施相关 文章 :
★ 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措施
★ 防御台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 台风灾害的防范措施
★ 关于台风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 台风安全防范措施有哪些
★ 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 台风期间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 防台风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我国突发公共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根据《气象法》原则要求,中国气象局出台了《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4号令),其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等项目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另外,大型建设工程指:
1) 25层以上(含,下同)的房屋建筑工程;
2) 高度100米以上的构筑物或建筑物;
3) 单体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
4) 单跨跨度30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
5)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体;
6) 单项建安合同额1亿元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雷击风险评估是根据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从而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雷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方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气象局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
我国突发公共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6-03 09:10:00 ] 作者:张红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的基础。通过对个案以及对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分析,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存在诸多缺陷。预案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必要的预案;预案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缺乏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程序欠缺。建议借鉴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经验,改进我国应急预案的内容,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
关键词应急预案;缺陷;完善
正文
突发应急预案是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应急预案是突发应对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根据《突发应对法》第17条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应急预案体系。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应急预案的内容尚存在缺陷,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程序也有待完善。
一、个案分析——2008年1月暴雪灾害天气及有关预案启动运转情况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自建国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灾害发生最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我国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传输、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7个省(区、市、兵团)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自治区)受灾最为严重。此次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属历史罕见,也对我国的突发应对工作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各有关部门纷纷开展应急活动。
电力方面,自2008年1月12日起,华中、华东电网多条线路跳闸,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1月23日,国家电网启动了《国家电网公司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南方电网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抢修受损的电网设施。
通讯方面,1月22日,信息产业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相关通讯部门密切关注雨雪情况及趋势,根据需要及时启动通讯保障应急预案,全力保障通讯畅通。至1月底,各电信、邮政运营部门已全面启动应急预案,打造抗灾通信保障线。中国移动已启动最高等级应急通信方案;中国网通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国家邮政局要求各级邮政生产指挥调度部门24小时严密监视邮车运行情况。
气象方面,随着灾情的发展,中国气象局于1月24日组织召开应急办以及铁道、交通、电力、民航、安监、民政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商会,部署了相应的应急响应联动工作安排。1月25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命令。27日上午,又上升为Ⅱ级应急响应命令。贵州、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等省(区)也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铁路运输方面,由于京广线南段地区地方供电中断和冰冻天气对铁路设备的影响,京广线南段部分旅客列车晚点。1月24日,铁路部门紧急启动预案,加强调度指挥,全力组织晚点列车赶点。
公路运输方面,受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的各地纷纷启动了公路春运应急预案。
民政方面,1月30日,民政部适时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到灾区一线,帮助和指导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可以看到,2008年1月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各地区及有关部门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在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信息发布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救灾措施,维护灾区交通、治安秩序,组织恢复电力、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开展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努力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应对暴雪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办公厅连续发出做好雨雪天气交通保障、保证煤炭生产供应、加强电力需求测管等一系列通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有关预案联动机制要求,交通部、公安部会同有关地区建立了跨区域公路运输保障协调机制。电监会、铁道部会同有关地区建立了铁路运输保障协调机制。财政、民政部门及时下拨救灾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武警、解放军积极配合地方和有关部门,组织人力物资装备,充分发挥突击队的作用。
通过这一个案,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应急预案在突发应对过程中所发挥的效用并不理想,应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临时的协调工作来保障。这就促使我们去分析我国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寻找完善应急预案的途径。
二、我国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截至2006年底,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已制定各类预案约135万多件,各省(区、市)、.9%的市(地)和92.8%的县(市)均制定了总体预案。中央企业预案制定率达100%,高危行业绝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都已制定应急预案。[1]通过对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分析,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
1.预案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必要的预案。
虽然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制定了135万多件应急预案,但事实上应急预案的体系尚不完整。在部门应急预案体系中,有关铁路部门的应急预案共有8项:铁路防洪应急预案;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铁路交通伤亡事故应急预案;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铁路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而2008年1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就明显暴露出铁路部门缺乏灾害天气应急预案这一事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预案制定部门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没有预见,或者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制度,也没有将风险评估与预案的制定紧密结合。
2.预案的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的应急预案总体而言属于“纲领性”、“宣言性”的文件。通过对我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应急预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附则等。预案内容简单,篇幅较短,更多的是颇具原则性的语句,没有情景描述,不易操作。而检验一个预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预案难以操作或者操作过程不顺畅,那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无法达到制订预案的目的。
3.缺乏合作协调。
综观我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内容,可以发现严重缺乏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以突发发生后的通讯保障为例,由于突发发生后需要各方面的联络,因此突发发生后的通讯保障显得相当重要。并且,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地震、核事故、气象灾害,通讯设备同时还会遭受破坏。关于通信保障,《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写道:“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国家核应急预案》写道:“……(2)应急响应时在事故现场的通信需要,由核电厂所在省的核应急组织和核电厂营运单位负责保障。(3)核电厂之外的其他核设施发生核事故以及其他辐射紧急情况时,尽可能利用国家和当地已建成的通信手段进行联络。(4)应急响应通信能力不足时,根据有关方面提出的要求,取临时紧急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动用国家救灾通信保障系统。”可以看到,预案中的这些表述本身是非常原则的,且无法看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实践中,突发发生后,仍然是靠传统的会议方式商讨应对方案,这无疑会大大降低应对突发的效率。正如2008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中,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应急办以及铁道、交通、电力、民航、安监、民政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商会,部署了相应的应急相应联动工作安排。但这种工作机制在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中却没有反映。
4.预案的制定有待完善。
第一,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有待完善。《突发应对法》中要求国家建立健全突发应急预案体系,但对于预案的制定程序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应急预案的制定遵循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途径。一般情况下,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后,省级的相应部门制定省一级的部门预案,之后再是市一级相应部门、基层相应部门制定预案。下级机关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多数情况下照搬上级机关制定的预案,没有体现出本级别本地区的特殊性。对于企业单位的预案制定程序,有关行政机关发布的编制规范或者指南一类的文件中倒是有所涉及,但总体而言较为简单、原则。
第二,缺乏联合制定预案。我国已有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几乎都是某一级或者某个部门、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的,少有几个关联部门联合制定预案的情况。以2008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为例,如果电信、电力、铁路、公路、气象、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应对灾害天气的应急预案,可能应急活动会开展得更有效率、更有秩序。
5.预案的修订程序欠缺。
《突发应对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但有关应急预案的修订条件和程序,至今没有专门的规定。安全监管总局等六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原则性地规定:“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许多应急预案中仅有一句非常原则的规定。由于修订程序的欠缺,加之预案的修订工作尚未引起许多机关的重视,实践中对已经制定的预案进行修订的情况较为少见。
三、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应急预案及其借鉴意义
英国于2004年制定了《国内紧急状态法》(Civil Contingencies Act 2004)。目前已经形成以该法为总纲,以《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和恢复》两个文件为具体指导,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相结合的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应急预案共有三类:总体预案(geneHc plan);专项预案(specific plan)以及单机构、多机构和多层级预案(single— agency,multi— agency and multi— level plan)。[2]美国的应急管理被分为减缓(Mitigation)、准备(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根据2002年《国土安全法》(Homeland Security Act of 2002)的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04年12月发布了《全国应急响应》(National Response Plan,NRP)。2006年《后“卡特里娜”应急管理改革法》(Post Katrina Emergency Management Reform Act of 2006)是突发应对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联邦各部、州、各行政机关往往会根据单行法的规定制定针对各特殊地区或者专门事项的应急预案。在州和地方层面,也制定了诸多的应急预案。有的州还发布了应急预案制定指南、地方示范应急预案。[3]
加拿大一直重视危机管理工作。加拿大《应急管理与民防法》(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il Protection Act)于1990年生效,历经数次修改。《应急管理与民防法》中对应急预案进行了原则性规定。该法要求省、市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对突发应对中的有关事项进行规定。这些事项包括必要的设备、省或市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在突发中应急响应的程序和方式。加拿大应急准备中心于2000年发布了《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模本。
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均是非常重视危机管理的国家,法律制度较为完善发达。突发应急预案作为应急活动的核心,自然受到上述国家的重视。三国在突发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其内容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预案制定程序的法定化。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中均明确了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以英国为例,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五个步骤:危险描述;确定目的;确定任务与应对措施;搭建组织机构;确定各项义务。对于每一个步骤,应急预案的制定者应当做什么有详细的要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国家均重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有的国家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作为制定应急预案的首要步骤,有的国家虽视风险评估为独立的程序,但也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制定程序的前提来看待。例如,在英国,《国内紧急状态法》要求各级负责对灾害和威胁进行评估。依据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中度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四个级别。处置者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制定预案。
第二,应急预案的内容尽可能详细,且符合逻辑。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应急预案内容丰富详细,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对预案的目的、制定过程等内容的简单描述;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队伍、应急活动中的有关组织及其义务,这些机构及其主要工作人员的****;应急响应活动,包括预案的启动、应急救援活动的开展等;灾后恢复与重建;预案的修订与演练。
第三,重视应急活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应急组织机构是应急活动的主体与灵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非常重视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往往包括现有机构体系中的管理机构和应急管理小组。预案中会非常明确且详细地写明各类组织机构在应急活动中的地位及其义务。此外,预案中会详细地列举应急机构主要工作人员及其详细****。例如,美国《全国应急响应》要求预案明确应急管理中联邦、各州、地方、部落、非组织、私人部门以及市民的角色与义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危机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应急预案指南》中要求明确应对突发的各部门在应急中的各项活动,包括管理部门、新闻部门、军事部门、预算/行政部门等。
第四,注意合作与协调。合作主要是指各部门、各应急主体之间的合作,以及与私人部门、非组织之间的合作。合作既体现在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也体现在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活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危机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应急预案指南》中明确要求预案写入各机构间的合作以保证的优先分配、利用的最大化。所谓协调,是指预案之间的协调。一方面注意同一层级不同机构制定的预案之间的协调,另一方面注意不同层级和机构之间预案的协调。例如,英国的法律要求每个机关的总体预案应该与其他合作机关制定的预案相协调。
美国的《全国应急响应》要求重视联邦应急管理活动之间的协调合作、预案与其他各类预案的关系;提高不同级别之间以及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应急管理联络;促进联邦和州、地方以及部落之间的相互援助。
第五,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应急预案中均有关于应急预案的修订条款。这些国家均把应急预案看作是活的文件,认为由于机构重组、新的风险评估资料、新法的通过、演练的经验以及灾难的发生均可能导致应急预案的修订。法律一般要求应急预案的制定者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预案进行检查。例如,英国的有关规定要求每三个月就应当对预案中的****等信息进行纠正,并应当阶段性地对预案进行重新审查;如果预案有修订,应当及时公布。
四、完善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议
应急预案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在制定预案过程中应急活动的一些缺陷会有所暴露,例如通讯不畅、应急救援物资不足、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不充足等;也可以发现尚未意识到的危险情况;还可以提高预案制定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1.改进应急预案的内容。
我国已有的突发预案存在的一个共通性问题即是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突发应对法》第18条规定,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如前所述,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应急预案内容丰富详细,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应急预案中应当有对风险的总体描述。例如,制定某一地区的总体预案时,应当对该地区存在的所有风险进行总体描述;制定部门预案时应当对部门预案所针对的某一突发的风险进行概括描述。第二,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有情景描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必要的内容。这就要求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充分吸取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设想出有可能发生的若干情况。第三,注意不同主体制定的应急预案内容之间的协调。一般而言,突发的应对工作不可能由一个单一的部门单独完成,需要许多部门的配合。因此,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体现出与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内容之间的协调,包括部门预案、专项预案与总体预案之间的协调、上下级制定的总体预案之间的协调、上下级部门制定的部门预案、专项预案之间的协调,以及同级部门或者单位之间制定的预案之间的协调。第四,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队伍、应急活动中的有关组织及其义务,特别是应当列明这些机构及其主要工作人员的详细的****。第五,详细规定预案的修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应当详细规定预案修订的条件、程序,应急预案的演练等内容。通过演练使得应急预案获得生命力,通过预案的修订使其获得时效性。
2.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
借鉴国外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笔者认为,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基本步骤:[4]
一是成立预案编制小组。这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各个应急部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观点和意见。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一般应包括:行政首长或其代表,应急管理部门,消防、公安、环保、卫生、市政、医院、医疗急救、卫生防疫、邮电、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法律顾问、有关企业以及上级或应急机构代表和技术专家等。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确定后,须确定编制,明确任务分工,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科学有序。
二是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风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应急工作重点,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风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危险识别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突发。
脆弱性分析要确定的是:一旦发生危险事故,最容易受到冲击破坏的地区或单位,以及最可能出现波动或激变的环节。脆弱性分析结果应提供下列信息:受事故或灾害严重影响的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影响因素(例如地形、交通、风向等);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口数量和类型(例如居民、职员、敏感人群——医院、学校、疗养院、托儿所);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包括基础设施和运输线路;可能的环境影响;可以标明最需要保护的地区、单位和人群。
风险评估是根据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公共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通常可能会选择对最严重的情况(顶级)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可以提供下列信息:发生事故和环境异常的可能性,或同时发生多种紧急事故的可能性;对人造成的伤害类型(急性、延时或慢性的)和相关的高危人群;对财产造成的破坏类型(暂时、可修复或永久的);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类型(可恢复或永久的)。
应急能力评估是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城市和企业应急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体制和机制运行状况与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能力评估还应注意发现应急体系中的缺陷和不足。编制预案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和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有效的应急策略。
三是编写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结果、参考应急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预案,包括上级部门的应急预案、所在地区的总体预案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
四是应急预案评审。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包括组织内部评审和专家评审,必要时请上级应急机构进行评审。
五是应急预案的批准和发布。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应当报有关部门批准,批准后进行正式发布和备案。一般情况下,各级部门的专项预案,应当经同级人民批准同意,由同级人民应急管理委员会进行发布。部门预案和专项预案应当报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由单位领导批准,自行印发,并应报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例如,某省人民各部门、各单位及中央驻陕企事业单位、各设区市人民、全省区域内各高等学校制定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须按有关规定报该地震局备案;各设区市制定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必须经本级人民批准后,报该省地震局备案。
3.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
应急预案修订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预案的制定。由于客观情况经常发生变化,只有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突发应对法》第17条规定,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但对应急预案修订的条件、程序等问题没有再作进一步规定。
一般出现以下情况,应当修订预案:其一,发现了新的风险或者有情况显示一项预案已经过时。其二,从突发中获得的经验教训。突发的发生往往会暴露出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风险,或者表明需要更好的应急程序,或者应当将某些组织纳入预案中。其三,应急演练中获得经验教训。从应急演练中获取的经验教训与突发雷同。不同之处在于应急演练是人为控制的,特别设计以检验应急预案的程序,并且可以不断重复直到合理的安排产生为止。其四,组织机构及其程序、技术系统发生变动。其五,关键工作人员发生变动。应急预案或者其附则,必须不断地反映关键工作人员的变动,包括姓名、工作头衔以及****。其六,有关的法律规定被修改,或者制定了新的法律规定,需要修订应急预案。
根据国外的经验,应急预案至少应当每年定期修订一次,如果在这一年中发生了突发、进行应急演练、组织机构变动等情况,还应当及时修订预案。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当由当初制定的主体负责。预案修订后,应当及时公布。
注释
[1]《2006年我国突发公共应对情况》,载《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7期。
[2]有关英国应急预案制度的内容,主要参考英国《国内紧急状态法》(2004年)、《国内紧急状态法执行规章草案》(2005年)、《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等法律和规章文件。
[3]有关美国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参考《国土安全法》(2002年)、《后“卡特里娜”应急管理改革法》(2006年)、加利福尼亚州危机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应急预案指南》、《示范性城市预案》等资料。
[4]参见刘铁民:《突发公共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载《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10期。
地质演化角度分析滑坡具有哪些生态效应
气象局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一)
20××年,我局在省、市气象局和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xx全会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气象工作化为中心,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职能,努力当好地方防灾减灾、造福百姓的参谋。现将20××年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领会省、市气象工作会议精神
2月10日我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了20××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xx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省委省工作部署;3月16日,召开全体会议,传达了市气象工作会议精神。随后结合省、市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局20××年各项工作,力争为全年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二、积极落实20xx年责任目标考核工作,做好20××年年初工作检查
1、1月20日xx市考核组来到武功贞元气象工作站检查20xx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完之后,考核组领导高度肯定了气象局20xx年的工作成绩,希望气象局继续开拓创新,推动气象事业再上新台阶,进一步理清思路,围绕工作目标,认真抓好落实,纵深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武功县经济的发展。
2、2月25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武功县副县长田峰兵一行来到我局检查指导工作,我局局长对近期的天气情况及小麦生长情况作了汇报,随后田县长并就今年新常态下对气象工作提出新要求,特别指出要继续做好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工作。
三、气象现代化建设获得表彰
2月11日在参加《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会》会上,由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联评,经市同意,授予武功县为“xx市20xx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先进县区”,授予我县应急办xx为“20xx年度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先进个人”,授予武功县河道中心社区咬马村信息员宋立会为“基层优秀信息员”称号。希望通过表彰活动号召各县市区和各成员单位干部职工及气象应急联络员、信息员,要以受表彰单位和个人为榜样,不断推进各县域气象灾害应急联动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做出新贡献。
四、完成xx现代示范农业园区项目建设目标,为夯实现代气象业务打下了基础
岁末年初切换新旧气象站,20××年1月1日新站业务正式开始运行。目前观测场、围墙、道路、水井、值班室、宿舍全部完成建设,为加快新站的后续建设工作,我局及时协调县财政部门争取地方资金支持,争取年内完成办公用房建设。气象示范园建设,将对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产生活。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体制机制,全面落实《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观测自动化进程,提高观测质量、效益和能力,夯实现代气象业务基础。
五、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1、从元月份开始,我局实行24小时业务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策划气象服务工作,对我县今年汛期气候的预测和防汛形势进行了分析预测,严密监视天气,重点抓好转折性天气工作,“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重要天气不放过”的原则,将严格遵循以“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运行机制体系理念,使气象工作更好的服务我县经济的发展。
在元旦来临之际,我局根据最新的天气资料分析,为县委县送去了长期天气预测报告,田县长对我局在气象预报服务,灾害性气候预报预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为全县农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及时发布重要天气报告,为决策服务提供依据。充分发挥传媒工具功能,利用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短信平台、互联网、气象信息员等多渠道及时发布重要天气过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月份我县降水偏少,部分地方已经出现了干旱,我局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小麦苗情调查、对土壤墒情进行监测,为县委县及时提供旱情监测专题气象服务;通过大喇叭、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捕捉有利天气条件,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当前旱情,减少损失。
3、自从我局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通,推出了微信气象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模式,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增加了新渠道。微信用户每天可收到县气象局发来的最新气象信息,借助微信的互动功能,公众还可发送语音、文字、等内容与气象局进行信息互动。
4、继续做好“xx气象手机在线”工作。为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丰富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充分发挥基于互联网、3G等技术的移动气象终端在传播突发公共预警信息所具有的实时、直观、信息量大、无地域限制等优点,科学应对各种气象灾害,不断提高各级部门和行业用户防灾减灾能力。为此我局制订了“xx手机在线”推广实施方案,并借助“3.23”气象日、“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对“xx气象手机在线”进行推广宣传。“xx气象手机在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六、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文化精神
为指导和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机关工作人员形象,近日,xx市气象局党组纪检组印发《xx市气象局20××年党风廉政建设以“十要十不要”》准则,进一步推动干部工作作风建设。20××年我局将严格按照准则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七、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认真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严查防雷安全隐患,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了雷电灾害安全检查和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能检测,从源头上扼制雷电灾害的发生。
春节来临之际,按照《关于开展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武办函[20××]6)文件要求及时制定《武功县气象局开展20××年春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及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并对全局上下安全进行了自查,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八、积极做好气象宣传工作
抓住“3.23”气象日和“科技之春”宣传日活动,今年我局紧紧围绕“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和“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两个主题,我局通过制做展览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点,宣传《气象法》、《陕西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气候环境保护法》,建设生态文明县城等相关知识,以便提高人民群众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为建设“两富两美”新武功尽一份力。
九、加快综合改革,推动气象事业发展
目前,我局已经完成基层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基层综改按照省局试点方案的要求,以“完善、优化、深化”为工作思路,以“上下联动,内外结合,融入发展,系统推进”为工作方式,以“做大做强、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要标准,推进改革取得新进展。
完善了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工作职责,理顺了管理机构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完成了县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完善了政事分开,局站分设的运行机制,适应社会管理和内部管理的新要求。
十、始终坚持规范化管理工作
1、我局始终坚持把规范化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核心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各类制度。
2、坚持周一例会制度不放松。除有特殊情况,都能够每周一定时召开例会,把周一例会作为总结过去工作、安排本周工作、公开全局重大事务、凝聚全体人员努力工作的一个平台。
十一、下季度的工作
1、继续抓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拓展乡镇电子显示屏服务空间,在做好预报预警气象服务的同时,适时开展农作物管理、农事建议、设施栽培管理等服务。
2、继续抓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干旱、暴雨、洪涝、寒潮、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监控,不断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始终把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为各级领导组织防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完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3、继续抓好社会管理职能工作。提高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意识和水平,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切实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强化防雷社会管理职能,加强防雷安全宣传,规范建筑工程及化工企业防雷图纸审核、施工监理和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继续加强并规范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4、继续做好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改革工作。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建设建立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事业结构,全面提升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气象综合实力、气象创新活力和气象工作影响力。
5、继续推进探索雷击风险评估及环评工作的开展,确保科技服务任务顺利完成。
6、继续完善建站后续工作,完成观测站办公用房资金落实和建设任务。
7、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创建工作、平安建设和文化建设工作。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倡导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和谐相处,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气象局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二)
气象局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围绕县委、县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和年初与市局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确保基础业务稳定,预报服务准确,为农服务体现特色,科技服务稳步提高,综合管理规范彰显人性化,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以气象科技服务为中心,继续做好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做好预报服务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为确保预报服务有效开展,我们内部抓制度和流程建设,对外抓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服务手段,预报服务工作得到了各界的肯定。今年9个月以来,发布各类专题服务材料30期,遇重大、转折性天气向各相关部门发送传真42次,通过电话向县委、及关联部门汇报实时雨量183次,发布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短信服务60次,服务覆盖人数达5万余人次;同时抓住每次天气过程,利用电视、网站、手机、声讯台、电子显示屏等介质为公众及时发布各类天气预报和预警,竭力做好预报服务,每次过程形成书面材料或电话积极主动为领导提供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以供决策参谋。
2、贴近农业,做好生产系列化服务
开设烤烟、水利、农林等系列化气象服务,使我局开展专题气象服务更有针对性。为积累准确有效的基础气象数据,为我县的经济支柱产业—烤烟提供更加专业服务,今年我局对因远烤烟气候观测点进行改建,观测时间由以前的只在烤烟生育期观测转变为到全年观测,使观测数据更有实用性。同时开展以适宜移栽期、病虫害易发期及烟叶成熟期为重点进行了烤烟气候专题预报服务,方便烟农根据天气对烤烟进行管理。
3、立足基础,花大精力保护观测环境
今年是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年,为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效,确保气象探测环境的长久稳定和有效保护,在前期下发了关于探测环境备案的函后,我局与各备案单位进行了联系与沟通,取得主要单位的复函,复函单位都表示今后将在项目审批、城市改扩建过程中,对观测环境保护予以充分考虑。
4、强化手段,综合管理得到提升
一是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市局、县委《关于在全市气象部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局召开局班子、局务会议、全局职工大会专题学习贯彻,以此加强全局干部职业的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解放思想、科学实践”的工作氛围,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在“5·12”地震发生后,积极发动职工捐款,共收到捐资1200余元,在第一时间内寄送到四川兄弟单位手中,为他们解决部分燃眉之急。
二是规范目标考核和相关制度。年初制定了《XX年各科室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和《XX年相关人员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为适应气象事业的发展新要求,重新修改部分了业务制度、全局制度、防雷规范建设等制度,强化管理,以虚促实,形成目标责任、效能问责体系,为深入贯彻“四项制度”奠定基础。
二、社会管理职能履行情况
1、构建起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地处低纬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导致单点暴雨、大风、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频发,极易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气象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局抓住解放思想大讨论这一契机,多方筹措资金近50万元,用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截止9月中旬,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和科学的比对,确保限度发挥气象仪器在气象要素收集、预警信息发布中的作用,已在8个乡镇、3个农场建立11个温度雨量小型自动观测站和两个6要素自动观测站;在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装设23个雨量观测站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气象灾害防御管理体系初具雏形,但由于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落实,需要不断试验、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2、人影工作圆满完成
我县今年的人工防雹工作于5月27日正式开始,9月8日结束。与去年相比,新增建成两个标准化作业点。防雹期间共设8个作业点,分布在因远北泽、都贵、浦贵、咪哩茶厂、青龙猛仰厂、洼垤邑席、羊岔街小南溪、羊街坡头的烤烟主产区,共投入指挥、作业人员30余人,共作业60余次,用弹量786发。在防雹期间,除6月24日咪哩乡紫陀骡村有27亩水田受冰雹灾害外,其余几次灾害均为风灾,烤烟受灾面积和受损程度比往年明显下降。对比前几年来看,近年来由于大气探测手段更加多样化、实时监测仪器更加精密化、实时预报更加精细化和防雹作业点的选点更加科学合理,人工防雹的效益愈加彰显,为我县的烤烟生产保驾护航的效益更加突出。
3、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防雷行政执法能力
一是认真开展百日安全生产督查活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仔细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取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雷电灾害防御的科学知识,在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与安委会一起在广场、街区等地举办防雷安全咨询活动,展示防雷宣传并向社会发放防雷减灾宣传手册,在报纸发表防雷避险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防雷减灾意识,与移动、联通、电信一起充分利用其营业场所摆放宣传图、宣传册,限度开展气象法律法规宣传。
二是联合各乡镇气象信息联络员,深入农村向农民宣传防雷避险常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在农村越来越普遍,向农民灌输防雷避险常识显得刻不容缓,今年四月在咪哩乡发生的“4.25”雷击事故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以“宁做恶人,不做罪人”的工作态度,把握善于执法的尺度,扩大执法面,提高应用雷击风险评估系统的能力,以科学的评估结果说服群众自觉接受防雷装置检测,充分履行国家赋予气象局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职能。年内共发送执法通知书31分,发放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图纸核准书12份,发放防雷图纸审核合格证12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0%。查处2起违法施放氢气球案件。
三、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存在的主要不足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预测预警手段、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高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
二是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在职在编人员少,外聘较多,经费缺口较大。
三是防雹经费投入不足,标准化防雹作业点和作业装备的更新均需要县委、的进一步支持。
四、XX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做精、做细做准天气预报。
2、积蓄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为防雹抗旱保丰产丰收做贡献。
应急预案定义
西南山地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价——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
杜悦悦,, 彭建, 赵士权, 胡智超, 王仰麟
1 引言
生态风险是生态系统暴露在某种危险环境状态下的可能性,其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关注一定区域内不确定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产生的不利作用[1-3],包括风险源(stressors)、风险受体(receptors)、暴露响应过程(exposure and response process)、生态终点(ecological end points)等评价要素[4]。随着生态与环境信息逐渐为决策者重视,生态风险评价中的风险受体由关键物种、种群、群落等自然生态系统组分逐渐拓展到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范畴。风险源也相应地趋于复杂和多元化[5-7],但从风险因子释放胁迫的作用机理看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主导或人为活动主导等不同类型。目前,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联程度不断加深,人为因素替代自然因素主导环境变化和区域发展日趋成为客观事实[8-9],人类活动直接或主要诱发的生态风险类型往往备受关注,如矿业城市土地损毁[10]、海洋倾倒区沉积物富集[11]、湿地旅游开发[12]、渔业管理[13]等。相比之下,传统的自然灾害研究更侧重聚焦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风险[14-16],而对生态环境风险关注相对较少。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下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使承灾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安全与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极大影响社会经济、生态文明、人类福祉赖以发展的自然根基[17]。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重要分支,自然灾害生态风险将风险源明确为自然或力量为主因并造成损失的各种灾害,以各类自然生态系统为风险受体,并同时关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开展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既丰富了偏重人为风险源研究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又拓展了特定灾害易发区特征梳理、生态风险管理调控的新途径。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研究较大范围区域中若干不确定性因素胁迫生态系统从而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的过程[18]。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组成部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延续了前者的原理和框架,较为经典的是“概率—损失”二维模型[19],其重点关注生态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别对应风险源的危险性以及风险受体遭受灾害冲击时的潜在损失;但从风险因果链模型视角分析[20],缺乏风险从源到受体暴露响应过程的显性表征。事实上,风险受体暴露于风险源并引发直接响应的“交界环节”在风险因果链模型中至关重要,其背后隐含了区域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互馈、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以及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在局部受灾区与其背景环境之间的交换状态[4]。暴露响应过程体现了风险受体遭受风险源影响时是否发生损失的敏感性大小,可由区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来表征。然而,现有的区域生态风险研究对脆弱性和暴露虽有一定表述但尚未给予高度关注,多把脆弱性作为损失的修正因子[21-22],对于脆弱性及暴露响应环节揭示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互作、格局与过程互馈的重要性有所忽略。
中国西南山地的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多变,是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密集高发区域。同时,为缓解快速城市化中的人地矛盾困境,中国山地城镇建设开发活动日益频繁[23-24],更易导致山地地质环境容量超载,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作为地质灾害频发的典型西南山区,其本身还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生态环境敏感区[25-26]、低丘缓坡建设开发试点区[27]。因此,对大理州地质灾害生态风险的定量评估,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大理州为例,关注风险源、风险受体、暴露响应过程及生态终点,基于“危险性—脆弱性—潜在损失”的生态风险评价三维框架综合度量流域尺度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试图通过强调暴露响应过程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的关联信息融入到风险评价流程中,从而增强对区域生态风险机理的认知。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大理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的结合部位,全州国土总面积29459 km2,山区面积占90%以上(图1)。全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等江河及其主干支流沿岸地形尤其陡峻。大面积分布的“红层”软硬间层,导致山体易滑;新构造运动差异性强烈抬升,水流侵蚀强烈;立体气候明显,旱、雨季分明,西北部降雨量大于东南部,雨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形成三崇山、雪邦山、点苍山、鸡足山、无量山、老君山和吊草后山等7个多雨区,降雨量在2400~2500 mm之间。降雨集中且局地差异大,年平均降雨量1053 mm,云龙最多,宾川、祥云两县最少。降雨量大的地区是州内地质灾害最密集地区。
Figure Option
图1 研究区范围及地质灾害点分布Fig. 1 The study area and its geological disasters point distribution
大理州属江准地台与三江褶皱区,从前寒武纪至第四纪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以中生界最为发育。大理州主要控制性断裂有:崇山西侧大断裂、澜沧江大断裂、洱海—红河深大断裂、宾川—程海大断裂。这四大断裂带对周围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起控制作用,次一级的断裂全州分部广泛。大理州地震频繁,州内500年间共发生6级以上强震16次,近年来4~6.5级中强度地震活动频繁,因此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也较为严重。据县市规划资料汇总,2010年该州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为779个,其中滑坡512个、泥石流211条、崩塌6个、不稳定斜坡37个、地面塌陷与地裂缝13处(图1)。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南涧县最多,其次是巍山县、云龙县、永平县、漾濞县,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洱源县、剑川县及鹤庆县的隐患点数量相对较少。因滑坡点在全州数量最多且分布最为广泛,本文重点关注滑坡灾害。
3 研究方法
生态风险是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4],本文基于风险因果链模型[20],识别风险受体、暴露—响应过程及生态终点,构建“风险(Risk)=危险性(Hazard)×脆弱性(Vulnerability)×损失(Damage)”的生态风险评价三维框架,继而选用典型指标对模型具体化。其中,“危险性”聚焦滑坡灾害发生的概率,基于地理、地质及人为活动等各种因素及其相互组合关系,通过信息量模型完成评价;脆弱性关注自身结构组成等生态学特性所形成对灾害胁迫表现出的易损性质及其敏感性,是风险受体暴露于风险源作用下的直接响应,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格局来表征;损失是风险因果链模型中的“生态终点”,即灾害产生的不利生态效应,基于多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定量核算完成评价。
3.2 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大理州滑坡形成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从地理环境因素、地质构造因素、人类活动因素三个维度,分别选取高程(a)、坡度(b)、岩性(c)、归一化植被指数(d)、多年平均降水量(e)、距离河流距离(f)、地震密度(g)、断裂带距离(h)、距城镇距离(i)、距道路距离(j)等10个具体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图2)。
Figure Option
图2 大理州滑坡灾害危险性指标空间分异Fig. 2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slide hazard indicators in Dail Prefecture
地理环境因素着眼于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围绕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等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岩性、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平均降水量、距离河流距离共6个指标:① 从灾害发生机制出发,滑坡属于重力地貌类型,高程和坡度直接影响松散堆积层及碎屑物的聚集程度和分布;② 降水是滑坡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滑坡的发生数量、规模与持续过程降雨及暴雨量等的关系十分明显。降水入渗会减小土体的抗剪强度及土体与基岩的摩擦阻力,并增加土体重度和内部的动水压力,从而诱发地质灾害;③ 植被覆盖及地表水的搬运、侵蚀会影响岸坡稳定性。其中,NDVI是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研究中最常用的植被指数,与植被空间分布密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故被选为本文的指标之一;④ 地表水的影响用距主要河流距离简化表征,岩石结构构造决定斜坡岩土体强度、应力分布、变形破坏特征并提供滑坡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参考中国西南地区的相关研究[30],基于中国1:250万地质图用矢量数据字段融合(Dissolve)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岩石类型信息并分为5类岩组[30](1.白云岩、厚层状流纹岩等;2.石英质砂岩、硅质砾岩等;3.火山碎屑岩、变质玄武岩等;4.泥板岩、夹煤层等;5.粘土、松散堆积物等)(图2c,0表示水体),同类岩组具有相近的滑坡地质灾害易发特性。地理环境因素刻画滑坡灾害发生的关键内外因,是地域地质稳定性的直接基础,对滑坡危险性的高低影响最大,故在三个维度中给予较高的权重,设为0.7703。
地质构造因素主要包括地震点核密度、距离断裂带距离2个指标。其中,地震对于滑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地震产生的地震力直接作用于斜坡岩土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且脆弱山坡中积累的损害可能会受该地区先前地震遗留的影响[31];二是中国的大陆地震主要受活动构造的控制,易发生地震灾害的环境往往是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从而间接影响滑坡灾害的发生。本文用地震点核密度代指地震带分布的空间集聚状况。而断裂带对滑坡的影响则表现在活动断裂分布的区域通常为差异运动升降强烈的地区,多形成谷深、坡陡、坡降大等地形地貌,易发生基岩或松散堆积物的滑动,从而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滑坡灾害发生受距离活动断裂带距离的控制,用ArcGIS提供的缓冲区分析功能生成研究区活动断裂带缓冲区分布图。地质构造因素通过地震、断裂带等历史地质活动造成的现状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滑坡发生,在三个维度中权重居中,设为0.1618。
人类活动因素也是加剧地质灾害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及经济发展如村镇建设、农业活动、道路工程、矿产工程、水利工程等可能影响岩土、增强边坡不稳定性,开荒导致的植被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加剧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和活动范围。本文参考数据可获得性,具体选取距城镇距离和距离公路距离2个指标,以反映人类工程活动和经济建设对滑坡灾害的可能影响。在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同时欲开展山地城镇建设的大理州,一定规模的人类干扰活动可能形成动力诱发,但相比于地质构造营力对区域滑坡影响相对较小,故人类活动因素权重最低,设为0.0679。
4 结果与分析
4.1 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因子信息量
4.3 生态脆弱性及潜在生态损失
以367个3级流域为基本评价单元,计算综合脆弱性指数并依据自然断点法分为5级,级别越高脆弱性越严重(图4a),进而借助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显著性水平为0.05)分析风险受体生态脆弱性高值与低值的空间聚集程度(图4b)。研究结果表明,承灾体脆弱性第4~5级高值区在全州4个一级流域内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红河流域南部、江流域东南部等人为活动剧烈的流域。脆弱性最低等级(1级)主要分布在大理州受人为干扰较少的北部、东部及全州环区域,且脆弱性低值区也更倾向于表现出低—低聚集的状态,如沘江流域、倒流河流域,以及清水河流域东部。同时,脆弱性高—低聚集和低—高聚集的流域在全州分布极少,在生态脆弱性空间自相关显著的61个3级流域中仅有5.58%的面积占比。这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流域单元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整体性特征。由于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在较大尺度背景下属性分布相对连续、空间异质特点相对较低,以及生态过程在非封闭空间的流动,相邻流域往往表现出生态系统结构及抵御干扰脆弱性的相似性。
Figure Option
图4 大理州分流域生态脆弱性等级及空间集聚特征Fig. 4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d its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Dali Prefecture at watershed level
生态系统服务栅格图层经极差标准化后进行空间叠置和统计计算,得到栅格尺度和流域尺度的潜在生态损失,并用自然断点法划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损失越严重(图5)。研究结果表明,全州潜在生态损失以高中等级为主(图5a)。第5等级主要集中在宾川县和鹤庆县,第1等级主要集中在洱海、剑湖、西湖、茈碧湖,这主要是因为净初级生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服务主要由森林提供,粮食供给主要由耕地提供,水体生态系统服务未重点关注;除此之外,潜在损失的较低等级在祥云县东北部和云龙县西南部相对分布较多。
Figure Option
图5 大理州潜在生态损失Fig. 5 Potential ecological damage in Dali Prefecture
就流域尺度而言,潜在生态损失较低等级(1~2级)的流域主要分布在大理州西南部,如永平县境内的银江流域、巍山境内的西河流域等(图5b)。这些流域受地形限制,耕地分布零散,阔叶林相对较多,水源涵养服务和粮食供给服务相对较差。潜在生态损失为第3等级的流域面集中在大理州西北部,如云龙境内的澜沧江流域、漾濞境内的顺濞河流域等。这些流域地形较为起伏,流域所涉及的澜沧江与怒江的高、中山河谷区土壤保持量明显高于东部苍山洱海高原湖盆区;同时,15°~25°坡度带面积比重较大,坡度与水热条件适宜多种植被生长,有利于净初级生产和土壤保持服务优势的发挥。潜在生态损失较高等级(4~5级)的流域集中分布于大理州东北部,如宾川县桑园河流域、鹤庆县中河及落漏河流域等。这些流域地势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分布密集,水热条件良好,是大理州主要的粮食供给区,且混交林较多,森林水源涵养效率高、涵养水源量大,故具有较强的粮食供给服务和水源涵养服务(图5c)。
4.4 滑坡灾害生态风险
基于滑坡灾害危险性、生态脆弱性及潜在生态损失,等权重相乘得到流域尺度大理州滑坡灾害生态风险,并按自然断点法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同时,对于危险性、脆弱性及潜在损失图层,分别将1~3级合并为低值区,4~5级合并为高值区,从而得到8种生态风险组成类型(图6),如“高危险—低脆弱—高损失”即表示某流域属于危险性高值区、脆弱性低值区、潜在生态损失高值区。
Figure Option
图6 大理州分流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等级及结构Fig. 6 Ecological risk levels and structures of landslide disasters in Dali Prefecture at watershed level
从全州范围看,滑坡灾害生态风险低—中—高空间分布从外到内具有一定的圈层结构,且各风险等级的流域面积与流域数量依次减少(图6)。其中,低风险区分布以环大理州居多,主要集中在云龙县西南部怒江流域、洱源县黑惠江流域、祥云县东北部清水河流域等。中风险区在空间分布上逐渐向大理州中心聚拢,主要位于云龙县西南部澜沧江流域、永平县中部银江流域、鹤庆县落漏河流域、巍山县西河流域等。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宾川县桑园河流域、祥云县渔泡江流域等。
对比各等级风险的结构组成及相应流域数量(图6)可知,高风险区域包括5种风险组成,以三高型“高危险—高脆弱—高损失”和两高型“低危险—高脆弱—高损失”、“高危险—高脆弱—低损失”为主。低风险区域包括7种风险组成,以三低型“低危险—低脆弱—低损失”和两低型“低危险—低脆弱—高损失”、“高危险—低脆弱—低损失”、“低危险—高脆弱—低损失”为主。中风险区域则包括除“高危险—高脆弱—高损失”之外的全部7种类型,且各类型的数量分布相对较均衡。
5 讨论
5.1 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验证
6 结论
本文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基于“风险=危险性×脆弱性×损失”的风险评价三维框架,用信息量模型评估滑坡灾害危险性,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表征生态脆弱性,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风险损失的定量表征,综合度量研究区分流域地质灾害生态风险,并基于风险主导因子完成生态风险防范分区及风险防范策略探讨。结果表明:① 容易诱发大理州滑坡灾害的“优势”条件如下:高程低于1800 m,坡度15°~25°,NDVI小于0.31,岩性为泥板岩、页岩、疏松砂岩、夹煤层、火山碎屑、千枚岩,地震点核密度大于0.008,多年平均降雨1100~1150 mm,距断裂带1000 m内,距离河流、公路500 m内,距城镇距离100 m内。大理州普遍处于滑坡灾害危险性中高水平,且西北低东南高;36.31%的4~5级较高危险性面积分布在巍山、南涧、祥云等县,54.61%的1~2级较低危险性区域集中于云龙、洱源和剑川。② 生态脆弱性4~5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红河流域南部、江流域东南部、澜沧江流域中部。生态损失低级流域面积占全流域的43.23%,主要分布于大理州西南部,其水源涵养和粮食供给服务相对较差。生态损失中级流域面积占比28.91%,集中于该州西北部,其净初级生产和土壤保持服务优势明显。生态损失高级流域集中在东北部,具有较强的粮食供给和水源涵养服务。③ 滑坡灾害生态风险呈现低—中—高圈层结构分布,各风险等级的流域面积与数量均依次减少;367个小流域具有“低危险—低脆弱—低损失”“高危险—低脆弱—高损失”等8种风险构成;基于3种风险等级和8种风险结构,最终在大理州划分出4种风险防范类型,即避让监测预警区、生态保护恢复区、避让保护兼顾区、自然适应调控区。
本文基于经典的概率—损失模型二维框架,进一步强调风险受体对风险源的暴露响应,构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危险—脆弱—损失”三维框架,为生态风险定量化研究过程中信息的丰富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在研究方法上,由景观格局表征脆弱性,由实地核算的空间化的生态系统服务表征潜在损失,诠释了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互馈关系,有利于在机理层面理解风险受体遭受灾害胁迫时与恢复力相关的状态变化。在评价单元上,使用小流域分水岭这一地表自然界线作为评价单元的边界,保证了单元内自然要素结构与过程的完整性、单元间自然环境的空间异质性,避免了地表自然地理联系的割裂,有利于对风险格局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然而,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进一步研究有必要统筹滑坡地质灾害生态风险评价中不可避免存在的如信息和数据不完整、损失类型多样性、风险源和损失涉及广泛和一些随机出现的干扰等不确定因素,针对不确定性来源,用贝叶斯网络模拟[46]、蒙特卡洛模拟[47]等方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及敏感性分析,以利于决策者根据评价结果的不确定程度提出更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
台风烟花对湖北有影响吗-宜昌地质灾害预测
问题一:什么是应急预案 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中应急预案的定义: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2、《突发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应急预案的定义: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 *** 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最大程度减少突发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问题二:什么是应急预案响应分级 一、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3)超出省(区、市)人民 *** 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领导同志认为需要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2)超出市(地、州)人民 *** 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
(4)省(区、市)人民 *** 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县级人民 *** 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市(地、州)人民 *** 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参考文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2013.10.1) ;
另外2015年新修订了《国家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新预案)。 一是明确了突发环境的定义和预案的适用范围,对突发环境进行了界定。二是完善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三是完善了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机制。四是完善了分级和分级响应机制。五是完善了应急响应措施。六是调整了分级标准。
根据新预案,环境保护部负责重特大突发环境应对的指导协调和环境应急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环境应对工作,明确相应组织指挥机构。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应对工作,由各有关行政区域人民 *** 共同负责,或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地方人民 *** 负责。
在新预案中,突发环境被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个级别。根据突发环境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4个等级。
问题三:应急预案的内容有哪些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以及附则、附录等内容。
1.总则
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
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
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
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
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
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问题四:应急预案是什么意思 当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情况时,提前建立健全突发环境应急机制,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需要立即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问题五:什么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分为哪几类 应急预案是突发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了突发处置的基本规则,是突发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突发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六大类构成。
制订应急预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救灾,以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因此,应急预案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科学性。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制订应急预案时必须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使之具有严密性、统一性、完整性。
(2)实用性。应急救援预案必须和企业现场及周围环境等客观条件相符合,以提高灾变时救援的适应性。
(3)权威性。救援工作是一项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救援预案应有明确的管理体系、救援行动的组织权限及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与任务等一系列的行政管理规定,保证救援指挥工作的统一性。应急救援预案应经过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
问题六:什么是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一、含义:
应急救援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目前的应急救援预案需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来编制。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组成员、危险源来源、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应急演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单位需要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三、主要作用:
1、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通过培训和演练,可以使应急人员熟悉自己的任务,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相应能力,并检验预案和行动程序,评估应急人员的整体协调性;
2、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控制和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应急行动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不允许有任何拖延,应急预案预先明确了应急各方职责和响应程序,在应急等方面进行先期准备,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将到最低限度;
3、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故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事故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专项应急预案准备和演习;
4、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确保当发生超过本级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与有关应急机构的联系和协调。
⒌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宣传、演练、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各方了解面临的重大事故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问题七:什么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分为哪几类 含义: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分为两类,分别为:紧急和危急
问题八:什么是应急预案?其内容有哪些方面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是 *** 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定发生的突发,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 *** 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
问题九:什么是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是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问题十:应急预案的类型 应急预案的类型有以下四类: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 *** 享,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四类四级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主要分成4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公共卫生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社会安全主要包括恐怖袭击、经济安全、涉外突发等。按照各类突发公共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和蓝色表示。概念分类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和安排。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 *** 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 *** 预案由 *** 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 *** 负责。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应急预案还可以按照行业来分,比如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就是有效应对信息安全突发的关键。类型国家应急预案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12、国家核应急预案13、国家突发环境应急预案14、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16、国家突发公共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9、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待发布)20、国家金融突发应急预案(待发布)21、国家涉外突发应急预案(待发布)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
虽然这一次台风距离湖北有很远的距离,但是台风天气还是对湖北造成了一些影响,下面就是相关影响预测,虽然预测并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建议大家还是按照预测的来。
“烟花”即将影响湖北湖北西部已遭遇降雨
23日夜间到24日,湖北多地发布暴雨预警。其中,十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24日上午,湖北西部地区的降雨还在持续,集中在十堰、襄阳、宜昌等地山区东侧。
未来有何影响
据湖北气象局最新预报,未来三天,其气流会给我们省带来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尤其是24日白天,我省西部地区降雨仍较明显,局部有大雨或暴雨。27-28日,“烟花”可能会给我省东部地区带来明显的风雨。
此外,受台风环流影响,未来几天我省继续盛行偏北风,并且逐步加强,后天阵风会加强至6到8级,北风暂时对我省高温天气有所遏制,未来三天最高气温大部分地区稳定在31~34℃之间。
“烟花”对宜昌有什么影响宜昌这些地方有地质灾害风险:
7月23日,湖北省自然厅发布消息,根据气象信息,预计未来一周受台风气流影响,全省多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
根据未来天气预报条件,前期降水实况和未来降水量预报,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历年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等因素综合分析:
预计三峡库区(巴东北部),神农架林区中部、十堰(郧西西部、郧阳东部、丹江口、房县东部)、襄阳(老河口西南局部、谷城)、恩施(恩施市西北部城区、利川东北部)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部分中易发区,受降水影响,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大;
三峡库区(秭归东部、夷陵),神农架林区西部和东部局部、十堰(郧西中部、郧阳西部、竹溪西部、竹山北部局部)、襄阳(襄城区、保康、南漳、宜城东北部、枣阳南部)、宜昌(宜昌市城区、远安南部、当阳西部、长阳、五峰)、恩施(恩施市中部和南部城区、利川大部、咸丰、来凤、宣恩)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部分中易发区,受降水影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风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